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路向与时代价值
唐忠义 张 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提出了关于现代化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体现了现代化探索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探索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与目标。经过艰辛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成功开辟出中国现代化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
(一)“西式”现代化的模仿。人类的现代化始发于西方,西方国家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度成为后发展国家纷纷效仿的样板。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天朝上国”的迷梦被打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无数仁人志士开始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近代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各种救国方案不断涌现:洋务运动立足中国的“器物现代化”,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落脚于中国的“制度现代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着眼于中国的“文化现代化”。总体上看,这些救国方案和实践探索无不带有显著的“西式”特征。虽然各有历史价值和进步意义,但不能改变因模仿“西式”现代化而走向失败的历史命运。
(二)“苏式”现代化的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和苏联模式,在20世纪世界民族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和运用,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走俄国人的路”,经过28年浴血奋战,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苏联为师”,夺取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向苏联学习”,建立起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新体制,全面展开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提供了可靠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稳定的外部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时刻保持“以苏联为鉴”的清醒,决不搞“照搬照抄”,而是坚持从中国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探索走向现代化之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积累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宝贵经验。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型。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首提“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进入更为自觉自信、更加全面深入的新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二十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一以贯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不断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集成和实践提升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制度基础、物质条件、精神支撑和环境保障。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选择、理论准备、制度构建和文化支撑等逐渐成熟定型。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属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倡者、谋划者、推动者、领导者。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政治力量。推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紧密相连而不是与其他什么主义相连。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属性和本质要求,是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借鉴世界现代化有益经验、吸收人类文明积极成果,具有各国现代化的一些共同特征,如坚持以工业化为基础、以城市化为路径、以农业现代化为依托、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稳步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进现代化社会,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将极大改变人类现代化的整体格局;我们实现五个文明协调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将极大改变人类现代化的基本走向。中国式现代化将以其中国特色、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引领人类现代化的新时代。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本质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在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上的根本属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揭示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路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博大胸襟和远大目标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这些重要论述,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方向道路、价值导向、根本动力、精神状态,深化了我们党对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实现现代化的科学认识,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理论原则和重要行动指南。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价值
(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条光明大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论断:“历史和实践已经并将进一步证明,这条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也一定能够走得稳、走得好。” 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对新时代的中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最大价值所在。党的二十大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整体部署。全面落实这些重大战略部署,必将通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经济现代化程度和物质文明水平;必将通过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法治建设,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进一步提升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水平;必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成就,有效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二)进一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弱肉强食、两极分化、社会分裂、精神颓废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中国式现代化,赓续中华文明优秀基因,彰显社会主义文明本质属性,凝结着现代文明的时代精华,不仅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而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我们开启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必将进一步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经验、新模式、新选择。
(三)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现代化的资本逻辑、分化陷阱和物化窠臼,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超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现代化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强调不走西方“掠夺殖民”“国强必霸”的老路,不走西方“物质主义”“两极分化”的邪路,不走西方“黑色污染”“先污染再治理”的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通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使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不断焕发生机与活力。
(作者分别系一竞技官网公司党委书记、经理,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一竞技官网教授)
来源:《政策》2023年第1期
链接:http://www.policy.net.cn/zcwg/90/975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