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在实践观、自然观、矛盾观、发展观等多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宝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中,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创新性发展。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的坚持和发展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本性、原则性问题。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坚持人民至上深刻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坚定的基本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
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与以往旧哲学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申明自己是为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的。唯物史观深刻指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精神文化的真正源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体现,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根红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指明党的初心和使命,强调我们党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深刻阐明“为了谁”的问题;指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揭示人民同江山的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阐明“依靠谁”的问题;指明“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用“答卷人”的科学定位拓展了“我是谁”的答案,为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深刻剖析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前瞻人类最终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即自由人联合体。《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等著作,对人类解放的历史前提、理论依据、实践进路等作出深刻解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追求人类解放的立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等重要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对当前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作出深刻思考,并提出一系列应对方案,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向何处去、人类怎么办”等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刻思考,从理论和实践维度为推动实现“真正的共同体”开辟了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和“为人类求解放”的思想。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的丰富和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继承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在实践观、自然观、矛盾观、发展观等多方面作出一系列原创性贡献。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原创性贡献。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在指导新时代改革发展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指明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强调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实现创新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汲取中华民族关于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丰富智慧,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自然观。这一科学思想强调“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实现了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从“辩证统一体”到“生命共同体”的思想跃升,超越了自然中心论和人类中心论两种极端观点。这一科学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指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这一科学思想阐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生态兴衰的维度认识和把握人类文明演进历史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理论。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矛盾观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联系的实质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首先要有全局观,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要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基于对我国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的科学分析,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矛盾观,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判断。这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为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学说作出了重要原创性贡献。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原创性贡献。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恩格斯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发展观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理念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多维度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在发展道路上,阐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拓展了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径,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旗帜。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坚持和创新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宝库。
坚持和发展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强调:“我们要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战略高度,强调守正创新的重大意义。从理论上看,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彰显唯物辩证法的本质要求。守正创新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脉相承、本质一致,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创新和发展。
坚持以问题为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真正的哲学,必须回答所处时代的迫切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在坚持问题导向中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
坚持系统观念这一基础性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系统观念就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认识和处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战略思维强调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历史思维强调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辩证思维强调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系统思维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创新思维强调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法治思维强调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底线思维强调增强忧患意识,从最坏处着眼,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等等。这一系列重要思维能力,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为丰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宝库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作者为北京大学一竞技官网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24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