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和逻辑体系

发布时间:2022-01-06 来源:一竞技官网 浏览次数:

科学认识新发展格局的基本内涵和逻辑体系

荣 晨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科学内涵,深化认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逻辑,深入理解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体系,以更好指导中国实践。

准确把握科学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具备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并以此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吸引力、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的强大竞争力、在全球资源配置中的强大推动力,要重视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可以说,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是要打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旧模式,形成“以内为主、内外兼修”、具有发展主动权的新格局。

其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经济运行是指社会再生产的运动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周而复始,其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尤其重要。生产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消费是过程的终点,也是新一轮再生产的起点。经济循环畅通无阻,本质上就是要打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梗阻。整体上看,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各个环节环环相扣、整个循环系统畅通,经济发展就有利。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就要实现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使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从而实现循环流转。

其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自立,是立足国内,实现自主、可控和安全发展;自强,是在自立基础上,增强科技源头供给,实现更高水平的创新。目前我国一些关键领域核心技术被其他国家“卡脖子”的情况需要引起重视,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只有自力更生。国际实践和历史经验也表明,从引进吸收到原始创新,科技自立自强是创新的必由之路。当前,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我们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

其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力是更深层次改革和更高水平开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很好的发展,必须处理好其内部和外部联系。向内看,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不亚于40多年前。向外看,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回头浪,但世界决不会退回到相互封闭、彼此分割的状态,开放合作仍然是历史潮流。每一轮的改革,总是伴随着新一轮的开放;更深层次的开放,总是推动着改革进一步迈向纵深。我们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其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优势条件是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大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是由众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市场,超大市场容量能够推动劳动分工深化,进而促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以及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具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条件、有能力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依托人口数量、国土空间、经济体量、统一市场等条件,这种全面发展的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是新发展阶段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显著优势。这既为我国应对不确定性因素提供了充足有效的回旋余地,也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巨大潜力和强力支撑。

深入认识内在逻辑

总的来看,构建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阐述了在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变化的情况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本路径,还阐释了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的情况下,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其中内蕴了严密的逻辑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把握发展主动权的理论创新。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选择的战略举措。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一些国家民粹主义盛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严重冲击现行国际多边体系,全球投资经贸规则面临重构。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最大程度激活内生动力和内生因素,以国内发展基本趋势向好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

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战略方向。国民经济可以分为供给和需求两个基本方面,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改革和管理是从供给侧入手还是从需求侧入手,应以经济发展的矛盾运动要求为根据。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迫切需要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要充分认识到,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是供给侧有效畅通,有效供给能力强可以穿透循环堵点、消除瓶颈制约。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全面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增强供给体系的韧性,形成更高效率和更高质量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经济在高水平上的动态平衡。

坚持扩大内需是战略基点。纵观世界各国,大国经济一般都是内需主导型经济。消费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投资是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扩大再生产、促进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在工业化方面,新型工业化不断深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蕴含巨大投资潜力。在城镇化方面,我国户籍城镇化率还不高,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是主攻方向。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我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比如,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国,但“缺芯少魂”局面依旧;人工智能产业虽然走在前列,但“地基”仍比较薄弱。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迈向科技强国的必经之路。科技自立自强就是要减少对国外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的依赖,要集中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形成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研发高地。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中心任务。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是构建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底板工程,是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质量、产业链控制力和竞争力的根本保障。产业链现代化实质是用当代科学技术和先进产业组织方式来武装、改造传统的产业链,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使产业链具备高端链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领先于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目前,在全球半导体、生物医药等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分工格局中,美国处于领导地位,日本等国家在其中关键环节处于优势地位,我国主要从事生产制造等环节。我国迫切需要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建立共性技术平台,发挥协同联动作用,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不断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要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既要以我为主,充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又要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要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发展和安全要同时发力,才能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

来源:经济日报


上一条:科学评价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一个认识和体会 下一条:中国共产党与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