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25-01-15 来源:一竞技官网 浏览次数:

2024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报告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系统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的方向目标、基本原则、根本任务、重点工作。2024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相关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不断深化;二是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研究;三是面向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四是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深化。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83.shtml

  2024年哲学学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哲学的方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不断推出彰显中国智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哲学学科“三大体系”,建构面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哲学自主知识体系。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93.shtml

  2024年的历史学研究问题意识清晰,涉及内容丰富,创新价值明显,时代特色突出,较好处理了史料与思想、现实与学术、微观与宏观、继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重点在“大一统”“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国家治理”“中国自主的历史学知识体系”“国外马克思主义史学史”等问题的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这些成果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史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繁荣发展、百花齐放的生动图景,不仅深化了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认识,而且促进了中国史学理论与方法的进步。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94.shtml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回首2024年的文学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文学研究与时代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彼此成就:文学研究呼应时代需求、铭刻时代精神,时代发展孕育文学研究方向、塑造文学研究内涵。主体意识、中国特色、文化自觉以及创造性意识、历史性意识,作为文学研究领域的核心共识日益深化。我们也必须正视不足。在原创性理论构建、标识性概念打造、引领性命题的提炼、跨文化视野拓展以及对新兴文学文化现象的洞察与剖析上,当前的文学研究仍然存在诸多薄弱之处。尤其是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学术创新的视野和路径亟待突破;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和理论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缺乏跨文化比较和对话的深度与广度。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95.shtml

  202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一年来,我国经济学界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积极回归中国实践、回应中国问题,为着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进行了有益探索,为合力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贡献了坚定力量。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84.shtml

  回顾2024年的政治学研究状况,可以看到:构建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共识不断深化,并成为贯通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总抓手,历史政治学、田野政治学继续成为建构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引领力量,计算政治学、政治传播学等学科意识不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命题,围绕现代国家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民主政治发展等重大议题持续深化研究,在基础理论建构与回应时代发展上协力推进;面对全球变局与科技变革,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在国内与全球层面构筑良善公共生活中的价值愈发重要。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97.shtml

  2024年,中国法学界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以构建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为目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法治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持续推动法学理论创新和法治实践创新,产生了一大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显著特色在于:首先,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更加深入,指导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思想伟力进一步彰显;其次,法学理论成果转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效能进一步提升;最后,跨学科研究、交叉融合研究带动了一批新兴法学学科的成长,探索了解决复杂法治实践问题新的学术路径。2024年,中国法学界以鲜明的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各研究领域取得了新突破。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3999.shtml

  范式变革是学术共同体的认识重构。科学史上每一次范式转换都伴随着科学家共同体看待世界的视角转换,阵痛期的缩短有赖于共识的尽早凝聚。当前社会学所身处的范式变革堪称学科重建以来最为关键,决定着社会学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树上开出何种花朵、在全球社会学场域中扮演何种角色。重构的前提是重思“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在“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指引下,社会学学术共同体成员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理应最大程度凝聚共识,各展其长,协同推进基于范式变革的理论创新。2024年,社会学保持着经验的敏锐和理论的深思。经验的构成是行动,理论的内核是人心,社会学视此二者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欣喜看到社会学界在团结奋进中彰显研究的生命力和变革的决心。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4002.shtml

  2024年,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闻传播学围绕重大时代命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紧扣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主线,聚焦数字技术变革之于理论和实践的变量作用,无论是研究议题的延展性,还是学术成果的丰富性,均呈现整体向好态势。通过概览全年主要专业期刊及少数相关综合性期刊,我们从中择取四个截面,略要呈现本年度知识图谱之风貌。研究议题的广延性和研究思路的同质性交相存在,前者说明新闻传播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早已超越学科传统认知边界;后者意味着同主题特别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频繁见于主要期刊,研读后发现较多系重复性建设,从题目、框架和观点不时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在学科分化和转型的当下,筑牢专业定力或许比逐新趋热更重要。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4003.shtml

  2024年,国际局势变乱交织,热点问题升温难解。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际关系学界稳中求变,努力前行。不仅立足中国实践不断创新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而且致力于超越西方“普世价值”和破除“西方中心论”,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中国视角和中国方案。

  阅读原文https://www.cssn.cn/skgz/bwyc/202501/t20250113_5834005.shtml


下一条:马克思资本社会权力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