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十对关系” 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团队队伍后备人才支持

发布时间:2022-04-07 来源:一竞技官网 浏览次数:

处理好十对关系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供团队队伍后备人才支持

田芝健胡小君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建设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是配齐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指导地位的战略之举,对于高校对标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人才培养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明确要求。提高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质量,要深入贯彻党中央的总体要求,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不断提升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自身的境界追求,并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落到实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建设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针对后备人才培养实际,在实践中处理好若干具体关系,为建设培养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后备人才队伍提供理论支持,进而为培养一代又一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团队队伍后备人才支持。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坚定信仰、树立信念、增强信心的关系。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要求后备人才首先自己有信仰、有坚定的信仰。后备人才只有真正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致力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政课教学的事业理想,在学、研、用马克思主义原著原理的过程中,不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必胜信心,才能为善讲、讲好信仰奠定基础;必须把信仰、信念、信心的坚定性落实到后备人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践中,落实到立德树人全过程。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政治统领、学术创新、德行示范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理、揭示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真理、社会发展义理、做人道理、做事事理,理理相通;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坚持以政治为统领,就要站稳人民立场,以学科学术创新为支撑,以学理讲政治,以学理阐述好真理,以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实践;坚持把政治要求、学术要求、师德要求统一于后备人才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后备人才配备导师组,由学术导师、教学导师、德政导师进行协同指导;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政治引领、教学改革、科研创新、铸魂育人等各方面走在前的先锋示范作用,整体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时空眼界、人生境界、事业边界的关系。后备人才视野要广,自觉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研究社会、分析问题,不断克服思想认识、实际工作中的局限性,增强把思政课立德树人事业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的自觉性;不断提升人生境界,不做“精致利己主义者”,不断增强在教学改革、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上克难攻坚的奋斗动力;不断拓展事业边界,培育和践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思政课教师敬业奉献精神,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阵地和思政课立德树人舞台上建功立业。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学位学历、年限资历、人生阅历的关系。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链,保持学科开放性,对照思政课教师要求选苗子,培养不同层次能够有效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专门人才;根据年龄资历,制定实施系统培训规划,鼓励和支持后备人才参加国内外实践研修;选派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专项博硕士生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工作站、思政课研修研学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践表明,这有利于丰富后备人才人生阅历,增强其从事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实在感、有效性。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专业实力、职业能力、事业定力的关系。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完善后备人才培养方案,以学位论文质量责任制为抓手,抓好攻读学位学分、论文选题开题、中期考核、论文答辩各环节质量;定期举办后备人才“读书?研究?写作”报告会,在模拟研讨会学术活动中增强专业实力;优先安排后备人才进思政课创新实验室实训、担任思政课助教,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为当好思政课教师全面提高职业能力;在项目课题、调查研究、试讲实训中提高后备人才的政治定力、学术定力、教学定力。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思政职能、育人功能、知行效能的关系。认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总体职能与各门思政课的具体职能,避免学习研究上的盲目性;有效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的立场方向选择、人生价值导航、综合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育人功能,自觉地担当立德树人使命;组织师生参加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四个自信”青年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宣讲、改革开放4040村看“乡村振兴”、新中国7070镇看“追梦历程”、基层党建和民营企业发展等鲜活案例采集研发、参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研究,开展“行走中的思政课”、开发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鼓励师生担任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和疫情防控志愿者实践活动等,在促进知行合一的研习传承、改革创新中提高后备人才成长成才效能。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个体突破、团队协同、梯队支撑的关系。激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在学科和思政战线阵地上“单兵作战”活力和能力;以项目课题组、课程教研室、调研研修组等组织攻关团队,营造团队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浓郁氛围,建构团队智群,推动团队成员之间互相打磨提高能力;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鼓励和支持思政课名师与后备人才结对,明确二级学科归属和思政课教学主攻方向,构建梯队支撑。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教学相长、教研相长、研用相长的关系。通过教学研讨、师生互动,互相启发,组织后备人才参加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冬训课程录播、参与线上教学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和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运行,实现教学相长;训练和培养后备人才以教学激发科研、以科研支撑教学的能力,实现教研相长;促进教学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深化创新研究,在带领后备人才服务社会实践中加深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认知度,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现研用相长。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板凳坐热、脚底走热、脑子用勤的关系。引导和鼓励后备人才甘坐研读经典原著原理的冷板凳,通过培养阶段坐得住“冷板凳”苦练基本功,厚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功底;鼓励和支持后备人才勤练脚力,认真实施省市部校共建一竞技官网,根据省委宣传部统一安排与地方共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跟踪研究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和苏南实践新进展,积极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勤于思考、勤奋研究,鼓励和支持出人才、出成果、出成效,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队伍特别是后备人才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共同提高。

  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成才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扎根基础、瞄准前沿、善于交叉的关系。鼓励思政课后备人才申报省研究生创新项目等,组织团队博士后、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础理论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前沿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培育和践行科学精神,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科学研究实践,关注交叉学科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相关学科协同研究。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团队建设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总体要求,创造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后备人才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结合具体学科专业和思政课程方向努力做到功底厚、业务精、学习勤、作风实、身体好、心地善,始终做到政治方向正确、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意识敏锐、政治纪律严明,学科功底扎实、学术研究勤奋、学风务实诚信,学理逻辑严密、宣讲授课生动。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导师组合力培养机制、多学科协同培养机制、社会化实践培养机制,切实促进后备人才真学真信真懂真用马克思主义,促进后备人才在研学和实践锻炼中明理修身、笃信躬行、善教深研、务实创新、服务益世,争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信仰者、传播者、实践者,争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学能手、教学名师、教育大家,努力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的后备军、生力军,努力造就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田芝健,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苏州大学一竞技官网经理;胡小君,苏州大学一竞技官网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上一条:郑琼梅:用心做学问 用爱授好课 下一条: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的若干意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