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胡梦)2024年12月6日到8日,公司刘勇教授参加在浙江大学召开的第二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青年论坛,并作大会主题发言。
为推进我国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由南京大学一竞技官网、浙江大学一竞技官网、南开大学一竞技官网等兄弟学院的青年学者共同倡议,举办“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青年论坛”。本届论坛以“马克思资本理论视域中的资本特性和行为规律”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众多国内一流院校的学者,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深入学术交流。
在12月7日开幕式之后的大会主题发言中,刘勇教授以“《资本论》何以商品开篇?——异化劳动视角的分析”为题,做了精彩分享。刘勇教授首先以《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第一章《商品》的开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认为这不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以“商品”开篇的充分理由,需要回到马克思早期的思想历程与宏大的思想整体中寻找答案。
其次,刘勇教授认为《资本论》的副标题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因此应该到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起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寻找线索。进一步,马克思在《手稿》中以提出了“异化劳动”概念,并从四个方面阐释了异化劳动内涵,并且还以“异化劳动”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显然,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因此,刘勇教授认为,《资本论》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从异化劳动视角分析异化的资本主义社会,那么,其必然以异化劳动理论起点--劳动产品的异化开篇,在资本主义社会则表现为“商品”。
在发言的最后,刘勇教授指出:异化劳动现象在《手稿》中得到了深刻分析,但在《资本论》中却“消失”了,认为学界对马克思存在“两个马克思”、“思想的断裂”以及“异化概念”的遗弃等错误认知。而本研究对于正确理解《资本论》整体逻辑具有重要意义,异化劳动以一种更深层次的分析在《资本论》中得以进阶,有助于深化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认识,马克思也只有“一个马克思”。
刘勇教授的发言,引起了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认为话题有趣、研究深入并且启发良多。本次论坛还得到《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等国内一流期刊支持,整体学术水平非常高。刘勇教授认为,做研究需要走出校门,多多参加高水平会议,与高水平同行交流,在学术交流互动中汲取营养,快速成长。